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

如果要背業障,那我們還要不要救人呢? 那醫生該怎麼辦呢?思想觀念不正確,怎麼做都是錯的。「因緣」不住在「相」則什麼事都可以做。世間法不要涉入太深會障道,要往一合相的方向著手。| 佛乘宗·佛乘大法

 善性導師講述/編輯部整理

沒有一件事情不背負「業力」的,好與壞而已。「業障」就是煩惱痛苦,如果有煩惱痛苦,但是你能不住的話,還怕什麼業障呢?

 「替人治病如果要背業障,那麼我們還要不要去救人呢?」這真是一個大哉問,如果確實是這樣,那醫生該怎麼辦呢?思想觀念不正確,其實你怎麼做都是錯的,都會動輒得咎,這樣也不行,那樣也不行,處處受到了既有觀念的限制。

修行人要有一個觀念:成就眾生就是成就自己,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,要有一合相的觀念。

眾生住差別相,所以想的都是差別相的事情,以為我救某人的德很大,這是差別相,是你和他之間的「因緣」而已。要突破這樣的觀念,每件事想到的都是整體性的眾生,這就是一合相。 緣道祖師常講:「一個修行人,世間法不要涉入太深」,涉入太深就會障道,很多人都會和你牽扯不完,所以要往一合相的方向著手。

沒有一件事情不背負業力

問:替人治病是否真的會背業障呢?

善性導師回答:

    這要看什麼病,小病被沾染上就算了,大病那就要考慮了,要留著有用之身好成就眾生。修行人要有一合相的概念,你救了某人,也只是你和他之間的因緣而已。我一向很少出手幫個人治病,都是以整體為對象。每天早上先從大自在講堂、妙空講堂、緣道講堂、慈悲心講堂、平等心講堂、捨離心講堂的弟子、學員加持起,然後遍及台灣,到華人因緣深的地區,一直延伸出去,再到全世界、到整個法界,這就是一合相的觀念。

    至於治病,如果對方沒有那個福報也治不好,即使是遇到佛,沒有因緣也治不好。俗話說「先生(醫生)緣,主人(病人)福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 問:如果有人病得很重,而醫生的醫術也可以挽救他的生命,那麼醫生到底該不該救這個人?會有業力的問題嗎?

善性導師回答:

   如果醫生學佛、修行,而且不住在「相」上,則什麼事都可以做。如果他住在「相」上,所謂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」,這也是在種善因。

    沒有一件事情不背負「業力」的,好與壞而已;救人家一命是背負好的業力,這當然可以做,如果被救的人將來修行解脫、證道、甚至成佛,則這位醫生種的善因更大!反之,這個人將來做壞事,醫生可能間接會有不好的因緣,但他還是不能不救。

   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,有一世和五百個商人同乘一艘船,結果有一個強盜要殺害五百商人;殺人是種惡因,但 佛陀寧可犯殺生的罪業,也要救那五百個商人。

    學佛無非是「體」和「相」,在相上要儘量種善因、結善緣。因為有那麼多的善因、善緣、善果,就能夠讓你在修行的過程中,沒有那麼多的障礙,增加很多的助緣,這樣修行就容易成就。

真的有「定業」嗎?

問:請問定業可以轉嗎?

善性導師回答:

    其實沒有定業這回事。唐朝 玄奘法師有一位弟子說:「定業不能轉」,這是沒有證道的人所講的,如果真是如此,定業就不是因緣法了!因緣法是無量因緣,無量變動的; 地藏菩薩也有所謂的「滅定業真言」,可見定業可滅,哪裡還有定業呢?其實這只是在強調業力特別鞏固而已!

    就像人生的路很難轉彎、很難突破、很難超越,勉強叫「定業」。但是再鞏固的業力,只要信心夠、願力大,肯下功夫去做,都可以突破;不能突破的原因是因為做得還不夠。就以「凡事先檢討自己,不檢討別人」來說,凡夫總是怪別人,不怪自己,一直讓這個「小我」超越「大我」,所以才會變成凡夫中的凡夫啊!

「共業」是宿命論嗎?

問:共業是否也是一種「宿命」呢?

善性導師回答:

    不是宿命,因、緣、果會改變就不是宿命。譬如藍、綠若肯各退一步,因、緣、果就可以改變,否則愈對立就愈嚴重;而宿命是不可以改變的,這是兩者最大的差別。我們可以從個人改變起,延伸到整個家庭的改變、工作同仁的改變等等,改變的人口愈來愈多,影響力就愈大。

 問:「共業」會對一個國家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?

善性導師回答:

    這個問題太大了!像台灣現在的狀況,就叫做台灣人的「共業」;全世界目前呈現的狀況,也是「共業」。而戰火連連的中東地區,就是屬於共業重的國家。

    共業是一種因、緣、果的關係,但我們還是可以避重就輕的。譬如,美國也可以選擇不攻打伊拉克,打或不打,好或不好雖然很難論斷,但以「對立」的角度來看,總是不好的。所以,有智慧的人會採取好一點的方式,來減少後果的嚴重性。

 問:我有時會忘了到佛堂的路該怎麼走,這是否也是一種「無明」或「障礙」呢?

善性導師回答:

    一般來說,那叫「失神」,代表你業障太大了!但如果是因為用功而使得意識作用減少的話,那就是進步。也有人念佛念到沒有念頭,走路照走也沒問題;但如果遇到紅燈他還照走,那就是修行路況還沒有超越,甚至還會走錯路。若是已出般若就不會出錯,倘若有錯,那是因為他走錯路的因緣,比到佛堂來的因緣更深所致。

    所以,如果是意識作用減少的情形就是進步,接著就要保任,這時心法更重要了。假設心法沒有進去,就有可能走入外道;如果心法能進去,就只剩保任功夫了。要保任就要放下,每個人都有盲點,而且這個點可能就是你修行的障礙,所以要去觀察、覺察,找到這個點就要放下,不要成天期待有的沒的!

 問:我希望有一天排除家裡的障礙之後,能夠在佛堂裡有所成就,這樣的想法對不對呢?

善性導師回答:

    在佛堂裡不會成就,因為沒有人是共同修行而成就,修行者都是個別修行成就的; 密勒日巴、 岡波巴也都是這個樣子,沒有例外。譬如: 岡波巴修行到一個程度, 密勒日巴就把他送走,師徒兩人也是難捨難分,比梁祝的十八相送還厲害啊!我覺得他們比梁祝的感情還深厚很多,但那不叫感情,是叫「因緣」,他們之間有那麼深的因緣啊!

    初修的人的確是共修比較好,但真正修到高層次,就是要一個人修,要放單飛。所以,你不要想在佛堂成就,當你在修行上到達一定的程度後,我就會放你出去,讓你一個人出去成就。

    另外,對父母親最大的孝順,就是你趕快成就,你愈早成就,對他們的孝順就愈大。真正孝順的人,劍及履及,不是想到才做,功課從一開始就要排到證道為止。像我早就規劃好要三年內、兩年內或一年內證道,其他妨礙我證道的所有因素,我全部要排除掉。

    不只是學佛要這樣子,世間法也是如此,只是一般人腦筋沒有辦法那麼清楚而已。譬如你三年內要賺一千萬,那你就得排除妨礙你賺這一千萬的所有因素,全部都要排除掉。我現在做的人生規劃就是這個樣子,各種成就都是如此,這個叫做「信心、決心、用心、恆心」,四心具足才有辦法真正成就。

 https://buddhayana.info/Article/Info/236

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

什麼是「高敏感人格」? 心理師「1概念」釐清:用對地方像獲得「超能力」高敏感人格者難搞、毛超多?避免高敏感發展成「過度敏感」設立2大界線

 2022-10-27 12:00:00 By 潮健康編輯部-昱彣  32339

什麼是「高敏感人格」? 心理師「1概念」釐清:用對地方像獲得「超能力」

潮健康/編輯部 


社群夯「高敏感人格」話題! 80年前就有類似概念?

近期社群對於「高敏感人格」(HSP)的討論熱烈,不少民眾對於該人格呈現的特質有所共鳴。新竹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、現任覓汨心理治療所心理師林肇賢臨床心理師指出,事實上高敏感人格並非嶄新的概念,早在1940年,德國心理學家艾森克(Hans Jürgen Eysenck)已簡單地將人類的性格分為「內向人格」與「外向人格」,其中內向人格即有諸多特質與高敏感人格類似。

而高敏感人格的概念則早於90年代由艾倫博士(Elaine N. Aron, Ph.D.)所提出。她將高敏感人格定義為:習慣深入處理資訊、深受外界資訊刺激、容易對接收的資訊產生共感,以及對光線、氣味或聲音極度敏感。近年來因出版書籍、社群媒體的討論度大增,引起不少民眾的興趣、進而成為熱門話題。

至於高敏感人格有無科學根據?林肇賢心理師表示,其概念偏向「大眾心理學」,而非「臨床心理學」,與常見的精神疾病無顯著相關;且並非為臨床定義之人格特質(如邊緣型人格、自戀型人格)。「高敏感人格的概念,正如同前幾年談論度極高的『情緒勒索』般,因認同度高、書本暢銷引起各方討論。不過,臨床上並不會將其定義為疾病,或是人格特質的一種。


高敏感人格者難搞、毛超多? 心理師:用對地方反而是種天賦!

林肇賢心理師說明,臨床上「五型人格」(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)中的「內外向人格」(Extroversion & Introversion),是較為接近高敏感人格的概念;「神經質人格」(Neuroticism)則被發現與容易引發心理疾患有關。所謂高敏感或內外向族群,感知能力往往較常人更細微,也容易被他人誤會生活上更加「吹毛求疵」。

林肇賢心理師說明,高敏感實際上是一種「中性的狀態」,擁有這種特質的人,感知到不適、窘迫感就會想要調整,因此常被認為比較挑剔、對他人苛刻。「以品嚐紅酒為例:一個受過訓練的品酒師能喝到香氣、口感,甚至產地年份,但對一般人而言僅是順不順口、好不好喝的問題。這種情況體現出品酒師對紅酒的『講究程度』,而不一定是挑剔或難搞!」

另外,高敏感人也常被認為「容易受到他人影響」。林肇賢心理師表示,實際上感知力的強弱與受其影響的程度,兩者其實能有所區隔。如同心理師這個職業,絕大多數都是高敏感人;若能善加利用高敏感這樣的特質,確實可說是一種「天賦」。

「經過訓練後,我們的心理狀態並不會輕易受到個案影響,甚至有資深的心理師不等個案開口,就能說出他們的心理話。這可以說是將高敏感發揮到極致的結果。」


避免高敏感發展成「過度敏感」 心理師呼籲設立「2大界線」

不過,也不乏有高敏感特質者,想讓自身的敏銳度降低、不願接收過多的外在訊息。若想避免高敏感發展成「過度敏感」,林肇賢心理師強調,設立「2種層面的界線」可謂十分重要:

1.
物理層面的界線。外界的干擾源如嘈雜聲、太陽曝曬的熾熱感等等,可透過配戴「主動抗躁」的耳機聽音樂、隔絕外界噪音,或是關起窗簾等簡單動作,皆有助於緩解過度反應的感官。或直接離開干擾源前往自己感覺自在的場所,如大自然、綠地公園等地。

2.
心理層面的界線。林肇賢心理師比喻,高敏感人格者閱讀小說、或看電影時的「CP值」很高,因其容易被角色的動機或人物刻劃所打動。不過,在現實生活中,這樣的特質卻往往受到情緒影響、甚至被外人情緒勒索。因此生活上應試著區分「自己的情緒」與「他人的情緒」,或練習看淡自己看不慣的事情、過好自己的日子,外在的情緒或壓力也就不會干擾自己。

另外,林肇賢心理師也呼籲,高敏感人格者平時可練習冥想、正念訓練或簡單的腹式呼吸,建立心靈與身體的連結,並與自我意識進行對話,有助於訓練大腦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擾、也能達到梳理情緒的效果。冥想時可試著想像金色溫暖的光芒將自己包圍住,將外界的負面能量與紛擾阻擋在外。

最後,林肇賢心理師提醒民眾,若外在壓力或干擾源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建議求診心理諮商或精神科,切勿過度隱忍或忽略內在壓力,進而引起心理疾患。若自覺對外界的訊息呈現出過度反應、過於敏感的情況,也不妨透過冥想或正念練習緩和情緒,對身心靈而言皆有一定的助益。

什麼是「高敏感人格」? 心理師「1概念」釐清:用對地方像獲得「超能力」 | 潮健康 COOL HEALTH

https://blog.coolhealth.com.tw/2022/10/27/high-sensitive-person-trait

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

老和尚教打坐方法、靜坐的基礎、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、打坐的姿勢與方法、七支坐法 注意事項、打坐時如何解決腿痛腰酸

 廣欽老和尚教打坐方法       2021/02/11  

打坐時先要身心清淨,然後上坐。初步練習不一定就要雙盤,(可先學坐單盤,習慣了,再漸進雙盤)。要坐下去舒適自然。眼簾下垂(約留三分),舌尖翹起,以眼觀鼻,以鼻觀心,要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這六根,把它安排好,不貪著於一切,不為外緣所惑,不受外境所動,更要禪淨雙修,以禪為主,以淨為輔。因為凡夫身,各人有各人的業障,輕、重、厚、薄,各有不同而已。

你坐下去時,要使身心安定,一念不生,但是業力之大,在無形中會使你幻化出很多的意想和雜念,使你身心煩燥,不能安坐。

這時候,你就不要硬坐下去(硬坐常會出毛病)。須即起坐,多用念佛,藉佛力以消寃業,仗佛音忘卻他念。俟身心平息清淨了再坐。

全文網址http://www.fodizi.tw/qt/qita/24888.html

禪並不一定要靜坐,但是要有靜坐的基礎

聖嚴法師  2021/05/11

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。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,能使我們減少執著,也能使我們的頭腦更冷靜、更清楚;再進一步,便能產生智慧,開發精神的領域。

靜坐應注意的事項有三:1.調身,2.調息,3.調心。

所謂調身,是指正確舒適的坐姿,以及靜坐中的身體反應。

至於調息,是指呼吸,可隨著各人定力的深淺分為四個層次:鼻息、腹息、胎息、龜息。

「鼻息」是使用鼻孔出入的自然呼吸。

「腹息」時,空氣雖然是由鼻孔進出,可是不注意鼻孔,也不感覺到是用鼻孔呼吸,而僅是腹部起伏蠕動。

所謂「胎息」,是不用鼻孔呼吸,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能成為呼吸器官。此時的大宇宙即是母胎,自身是胎兒。

「龜息」則自己不需要呼吸體外的空氣,甚至心臟也停止跳動,此時修行者的身體已能獨立自成一個宇宙,用自己體內的氣或能來運行,自給自足,不必由體外提供空氣或養分。

至於如何照顧心念?一般是以止觀的方法來攝心凝念。使用數呼吸、觀身不淨、念佛、禮拜、靜坐、冥想等方法,均可達成目的。

靜坐的主要目的,在於集中散亂的心,使它漸漸變成統一心。通常人在得到心的統一之時,認為自己已經沒有自我而達到了無我的階段。其實那只是靜坐的層次,或是定的層次。定的經驗也有高低,故有四禪八定之分,但都不出於統一心的範圍,而且尚未達到及於無心空慧的實證。從上述可知,如果是用中國佛教禪悟的角度來看,「定」的經驗,未必等於禪宗的禪定。

那麼,什麼是禪宗的禪定呢?六祖惠能大師的《壇經》說:「外離相即禪,內不亂即定。」「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。」接觸諸種外境而心不亂,「於念念中,自見本性清淨。」可見禪宗的禪定是在清淨的智慧觀照,不在於統一心的定境,因為若住於統一心的定境,依舊未離執著。

禪,並不一定要靜坐。所以《六祖壇經》說:「此門坐禪,元不著心,亦不著淨,亦不是不動。」又說:「有人教坐,看心觀淨,不動不起,從此置功,迷人不會,便執成顛。」六祖是主張:「定是慧體,慧是定用。即慧之時定在慧,即定之時慧在定。」六祖惠能大師靜坐的修行過程;六祖以後的第二代懷讓禪師,看到第三代馬祖道一禪師打坐的時候,還說了個比喻:「坐禪得成佛,豈非磨磚能做鏡?」

不過,從許多禪學記載中,我們看到許多禪宗的祖師們也要打坐的。在馬祖的弟子百丈所立的《清規》中也有「坐禪既久」的記載,只不過不重視打坐,而是把日常生活裡的任何一個時間、任何一個動作,都認為就是修行。

其實六祖惠能大師也是如此。在還沒去見五祖弘忍以前,他是個打柴的人,見了五祖之後,也沒叫他去打坐,反而是讓他到廚房去樁米。我們必須了解到,當他工作的時候,他的心經常是在一種非常穩定、平靜、了無情緒波動的狀態。這樣子的人,才可能獲得真正的開悟。

    惠能大師真正開悟是聽到了《金剛經》,使他能夠發現所謂「執著」與「不執著」,「我」和「無我」等相同與不同的地方。

禪宗講「不立文字」,它的意思是說不可以執著語言文字,但是還是需要從語言文字中得到消息,得到正確的指導,名為「藉教悟宗」。

如果六祖沒有聽到《金剛經》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經句,他不會開悟;如果他僅僅抱住、執著《金剛經》的那句話,他也不會開悟。所以禪宗把經教的作用比喻為「以指標月」。如果沒有手指,迷人便不知道月亮在那兒。如果迷人只顧看手指而不肯看手所指的月亮,手指便成無用。如果迷人已循指見月,手指也不再有用。

由於一般人無法把心靜下來,就是能夠安靜,也很難經常安定,所以仍須靜坐。也可以說禪悟並不一定要靜坐,但靜坐的定力有助禪悟,不過僅僅是靜坐,也無法獲得禪悟。

全文網址http://www.fodizi.tw/qt/shengyanfashi/25181.html

打坐時出現幻境,該怎麼辦

惟覺老和尚  2021/11/07

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,都不要執著。告訴自己,這是識心幻現,要堅住正念。即使是好的境界現前,也不要理它,《楞嚴經》講:「雖有聖境,莫作聖解,若作聖解,即受群邪」。

 聖境如是,何況是其他幻相呢?如果是見到幻相來擾,就將心安住在所修的法門上面,不要管它,繼續用功,見怪不怪,其怪自敗。心要安住在正念,要堅住正念才不會迷失本心。

 在平時,或夢中有境界現前時,也不要執著,《金剛經》講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常常有幻境現前,就誦《心經》,或是誦《金剛經》,幻境就會滅掉。修行要無所求,無所住,就不會被幻境所騙。http://m.fodizi.tw/qt/qita/25707.html

  打坐的姿勢與方法

2014/10/03 

最理想的坐姿為「七支坐法」。所謂「七支」是指對身體要求的七個要點:

1、          雙足跏趺:

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,再將右足置左足上,稱金剛坐(男士用)。

先將右足置左腿上,再將左足置右足上,稱如意坐(女士用)。

按有的傳承,不論男女都採用金剛坐。行者請依自己上師所教為準。

雙跏趺坐重心穩定,有利於身的放鬆和長時間靜坐,而且雙足交盤使血液流動大大減緩,減緩生理活動,又增加體腔的靜壓力,有利於最大限度降低新陳代謝速度,便於入靜。初學者一時還做不到則只將一足置另一足上(單跏趺)即可。雙足交*散坐亦可。

2、脊直:脊椎的每一錐體如珠算珠子疊豎一般,自然正直。

3、肩張:兩肩應舒張但不挺胸。

4、手結定印於臍下:右手掌置於左手掌上(男),或者左手掌置於右手掌上(女),兩拇指輕輕接觸,自然放鬆置於腿上。

容易散亂的人可以採用另一種手印:大拇指輕觸無名指根,並輕握成拳,分置於膝蓋上,手臂自然打直,保持兩肩平衡。

5、頭中正:頭不俯仰,不歪斜,下頦微內收(不是低頭)。

6、雙眼微閉:雙眼半開,以能見體前三米左右的距離為宜。目光可注視於體前約一肘遠處之一靜物上。(此靜物應①較小②單色③形狀簡單。如念珠。)如易散亂可閉上只留一絲光線即可。如易昏沉則可睜大眼睛,平視前方。

7、舌舔上腭:舌頭的前半部輕舔上腭(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)。

七支坐法做禪修,就能夠調整、保持內氣,讓生命充滿活力,並能產生內在的覺悟。

注意事項:

(1)飽脹或飢餓時,不宜打坐。

(2)在室內靜坐時應保持空氣流通,但不可當風而坐。

(3)在室外打坐時要注意保暖,也不要直接坐在濕地上。

(4)氣候涼時應注意兩膝、脖項和後腦的保暖。

(5)肢體形態要求很嚴,但應注意放鬆,細心內調,找到一種身體既合要求又輕鬆舒適的狀態。

(6)意識的放鬆很重要。可以想一下「以難得之身修難得之法多可貴」,「我在為度濟眾生而修無上法門」,帶著慈悲喜舍之心態,微笑從心中泛起並形諸於色。特別把眉心和下頦肌肉放鬆。

(7)不管雙跏趺、單跏趺或散坐,臀部應墊二、三寸的墊子,以自己覺得重心穩,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。一開始做不到雙跏趺便做單跏趺,再不行便散坐。

 採用下面幾個方法刻苦訓練,一般人均可在幾個月的時間內達到雙跏趺。

a.在看書、看電視、休息時盡可能盤腿而坐;

b.多練習跨鶴坐(臀壓在雙腳上而跪)。在跨鶴坐的基礎上做如下練習:保持臀壓住雙腳,上身向後倒平(一開始可用被子墊成斜面,逐漸放平),盡量維持時間。

c.雙腿併攏伸直,脊椎從頸椎、胸椎至腰椎逐節前彎,雙手摸地,再用手抓腳後跟腱,漸至頭面貼腿。如此反覆多次。

d.作正弓箭步,放鬆下沉。腳不挪位,身轉180度換方向再放鬆下沉。反覆交換下沉若干次,步子自然逐漸變大。至最大限度時,後一隻腳後跟拔起,腳尖著地,再盡力下沉,反覆若干次,收勢。

e.雙腳尖分左右成一直線(重心不穩者,可稍留一角度,還不穩者,可扶樹等),開步過肩寬,雙膝盡力外擺,放鬆慢慢下沉,多次練習。待腿力增強,步子逐漸加大。

f.雙腳踝關節向外突出,用腳掌外沿著力。剛開始練習,應循序漸進並作好防護,以免韌帶拉傷。待踝關節部的力量增強,可練習走路。常作此練習,踝關節不易被扭傷。

 作上述練習一段時間後,腿、跨、膝、踝的韌帶拉伸,彈性增強,跨膝踝關節活動範圍增大,雙跏趺自然便成。

http://m.fodizi.tw/fojiaozhishi/15139.html

打坐時如何解決腿痛腰酸

2012/10/10 

初學盤坐時,腿腳會出現麻木酸痛,必須忍耐。練習久後,漸進於自然。當麻木到不能忍受時,可將兩腿上下交換,如果實在不能忍受可暫時鬆開,等麻木消失後再盤。如能十分忍耐,任其極端麻木,漸至失去感覺,此次如能自然恢復原狀,經過此階段,幾次之後,盤坐時便不會再麻木了。

 打坐初期都會遇到腿痛腰酸現象,其原因主要是真氣不足,以及腰椎、尾椎、腿部和腰部不通暢。解決方法如下:

 一、打坐時身體要松直,不要彎腰弓背。

 二、要解決腿痛問題,必須把會陰、長強(尾骨尖處)所處的海底輪守開,因為腿部是由腰椎、尾椎所控制,最關鍵的既是海底輪。

 三、打坐的時間長短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。

時間短,等於水未燒開就已關火,天天如此,一輩子也燒不開一壺水。因此,在打坐中,當腿出現痛麻之感時,盡量不要去想腿,此時會越想越痛,越想越難忍。此時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,意守觀想其他部位,也可以出聲念咒、念佛,可減輕腿部痛麻。在這個過程中,一定要忍,你想反正死不了,腿也壞不了,由它去吧。時間一長,一旦氣衝過去就不再痛了。

 四、打坐時心是否清靜,也關係到打坐的時間長短和腿是否痛麻。

心若清靜,打坐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延長,腿痛也會很快衝過。要想做到心清靜,關鍵要少吃,日中一餐或者辟谷,對打打坐時保持心清靜非常有利。

 五、在打坐初期,如果腿痛的實在難忍時,可以稍微抬一抬臀部兩邊,使氣衝過去。如果還不行,可將腿鬆開幾分鐘後再繼續盤。逐漸就不痛了。

 六、打坐時意守在海底輪,用出聲念咒的方法,比如念:嗡、啊、吽,一口氣只念一個字,拖長聲音,出聲並加重鼻音,觀想在海底輪振動,聲音從中脈向四外擴展,每次可念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,很快既可衝開海底輪,可早日衝開腿疼之關。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衝開雙腿,而且還可以開各個脈輪、消除病灶、開中脈、出性光、消業障等。這些作用都經過了反覆的驗證。

 七、另外,對於初學打坐的人來說,打坐的座墊也很重要。

不少人打坐時坐著又厚又軟的海棉座墊。這種座墊坐上後中間下陷,下陷的越深,向上反彈壓迫臀部的反作用力越大,反而壓迫了會陰穴和長強穴,不利於腿部的氣血通暢。靜坐時,如果盤坐,可在臀部墊高一寸左右,以各人舒適為度,須使陰囊、會陰不受壓迫。因此,要選擇不硬不軟的坐墊。而且在打坐時只能坐在座墊的前三分之一處,不可壓住會陰穴,方能保持氣血的暢通。

 八、靜坐時要調整好全身上下內外整體放鬆,要做到直而不僵,松而不癱。松的關鍵是「眉心舒展,面帶微笑」。眉展面松則全身各部位都達到鬆弛狀態。

 九、靜坐時兩手的姿態可根據個人修煉的需要,兩手掌心向上,放鬆自然地放在腿上。頭部有病的,如高血壓、腦血栓患者,可手心向下空掌扣在雙腿上。根據自己的需要,也可以呈聚氣印、大光明印、蓮花印、養氣印、定印等。

 十、靜坐時要兩眼微閉,但不要立即閉上。靜坐一會,待心平氣和之後,慢慢下垂。如易昏睡者,兩眼微開,垂簾即可。舌尖輕抵上腭,當口內生津充溢時,分三小口嚥入下丹田。

http://m.fodizi.tw/qt/qita/10740.html

 


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台糖明年首推公設50%平價銀髮宅 月租金預估2到3萬「以租代售」台南東區年底將完工,鄰近文化中心、公園綠地及崇德路商圈,步行可至台南醫院

     中時即時 王玉樹

台南崇賢銀髮宅公設比高達50%,頂樓還設有空中農園,要讓退休族群可以自己栽種蔬果。(台糖提供)
台南崇賢銀髮宅公設比高達50%,頂樓還設有空中農園,要讓退休族群可以自己栽種蔬果。(台糖提供

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,大地主台糖今宣布,公司首座座落在台南東區的銀髮宅年底將完工,等委外招標委後明年即開始出租。整棟計有103戶,房型從9到24坪都有。特色是因銀髮族需要很大活動空間,所以公設比高達50%。至於月租金,由得標營運廠商決定,但照台糖成本與行情價估算,會落在2到3萬之間。

台糖目前在北中南都有學生住宅、社會住宅、循環綠能宅在出租,這次是第一次進軍銀髮宅。主要是國發會評估兩年後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將大於2成,台糖著眼現有房屋多是無電梯的舊式公寓及透天厝,於2018年起投入銀髮住宅規劃,並決定採取「以租代售」模式,減輕居住者資金壓力。

台糖副總黃進良表示,首棟銀髮住宅落腳台南市東區,鄰近文化中心、公園綠地及崇德路商圈,且步行可至台南醫院,未來鐵路地下完工還有車站設於附近,生活機能及醫療資源完善。

建築整體規劃為地上7層、地下1層,共103戶住宅及7間店鋪,房型設有套房、一房與二房型,坪數依序為9到12坪、12到14坪、18到24坪。台糖指出,二房型考量夫妻兩人共住,這個空間夠大。

銀髮宅每戶皆有客廳及廚房,特色是公設比高達50%,2樓有中庭、4到5樓會有空中農園、體適能空間,5樓為保健中心、多功能活動空間,會設置1個演講廳與3間長青教室,可以供居民舉辦課程、社團活動使用。另會有定期旅遊與定期醫療 ,規劃與台南市立醫專案合作,提供健康諮詢。

考量高齡者的生理機能特性,住宅在設計之初即以通用為原則,例如消弭走廊到室內空間的高低落差,並在走廊及衛浴空間增設扶手等設計。

台糖還開玩笑說「入住者進來只要帶貼身衣物,之後就當皇帝皇后」,以此表明未來銀髮宅服務將很完善。

大家關心的租金問題,台糖土地開發處處長張榮吉說,整棟包租得標商要付年租金3000萬,加上廠商也要人事成本,另外要不要含三餐、各式課程等,都會影響租金落點。一般類似的銀髮宅,基本租金約2到3萬,但好的也有到7至8萬。不過台糖不以營利為目的,主打的是銀髮平價住宅。

按照年租金、人事成本換算,未來台糖銀髮宅月租金將落在2到3萬之間,視房型大小價格會有不同。

台南銀髮宅投資成本4.8億,另有爭取能源署1800萬節能專案補助,設置智慧燈具、自然通風、監控設備、太陽能發電系統等,具有節能40%、減碳25%效益,

如果成效良好,台糖表示,在台南、高雄還有許多土地,還會推第二、第三間銀髮宅。
https://www.ctee.com.tw/news/20231114701803-430503?utm=FB_share_btn&fbclid=IwAR0rsySyXlfj6LB1POUaMv-PwVUMaIEzFQhZMyfgExYMMzb5aRNNm_WUCzk

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

30人持分土地怎整合? 他一招破解「優先購買權」 | 區域觀測站 | udn房地產

 

2023-11-05 10:50經濟日報/記者游智文/即時報導

房市示意圖。 記者游智文/攝影

房市示意圖。 記者游智文/攝影

多人共同持有的房子或土地,由於產權複雜,且共有人擁有「優先購買權」,一般人都不會想碰。資深地政士說,其實優先購買權有破解方法,只要成為共有人之一,就可不受限制,只要賣方同意就可收購進行整合。

最近就有一例。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說,一位買家相中新北一塊二、三十多人共同持分、產權超複雜的繼承土地,他出高價向其中一人購買,地主很心動,但堅持要買家先通知所擁有產權的親戚。

原因是,依規定,持分土地轉售他人,必須通知其他擁有優先購買權的共有人,共有人有權先買。

買家向地主解釋,他先前已先買了部分持分,他也是共有人,不用再全部通知,但地主擔心後遺症,也怕被親戚告,因此雖然買家出高價,地主還是不敢賣。

負責媒合的仲介公司向地政士求助,地政士拿出相關法院判例及執行要點後,賣方不再堅持想法,順利完成不動產買賣簽約的手續。

鄭文在表示,依照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第13點第9款: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,除買受人同為共有人外,他共有人對共有人出賣應有部分之優先購買權,均有同一優先權。

另依最高法院72年台抗字第94號判例:土地法第34條之1第4項規定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時,他共有人得以同一價格共同或單獨優先承購.......若共有人間互為買賣應有部分時,即無上開規定適用之餘地。

簡單說,共有人間的承買關係,沒有優先購買權的問題,買賣契約書可以直接成立,不需要通知其他共有人。

https://house.udn.com/house/story/123590/75524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