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

預售訴求制震隔震大不同 一張圖秒懂

預售訴求制震隔震大不同 一張圖秒懂
921地震後政府已修訂台灣建築法規,重新制定抗震係數與抗震標準,因此在921地震後申照興建的建築,只要符合法規規範、達到規定抗震係數,因此近十年新成屋都至少能承受五級的地震強度,一般來說都可稱為抗震宅。在「聞震色變」的年代,不少預售案廣告還會訴求自家建築有加強抗震設計,有的是制震、有的說隔震、減震…這些名詞一大堆,到底差異在哪裡,往往聽得消費者一臉霧煞煞。
image
專家表示,抗震工法主要分為制震(減震)與免震(隔震),制震較便宜,受多數建商使用;免震效果最佳但成本高、工法困難,購屋除比較抗震設計外還需注重抗震係數與施工品質,才能買到安全抗震宅。
◎制震(減震)設計就是在建築結構體內安裝各種可以吸收地震力的韌性結構,例如常用的阻尼器、斜撐設計、剪力牆設計,或是在牆壁間安裝由鋼板和高黏性物體所組成的制震壁等等。
◎免震(隔震)工法,顧名思義就是隔絕地震力,透過裝設在混凝土基礎與主體結構柱之間的隔震層阻隔(大型隔震墊,讓堅硬的樑柱,每一根底部都多了一層橡膠材質的緩衝墊),吸收地震位移能量,效果優於制震設計,可降低地震搖晃程度3~4倍,是目前市面上最佳抗震工法,但工法較難、成本最高,台灣少有建案使用。
image
專家:抗震設計不代表房子完好無缺
結構技師戴雲發也提醒,市面上所有加強耐震抗震力的結構設計,並不是說建築結構遇到地震不會有絲毫損傷,無論是「隔震」還是「制震」,都是吸收地震力的設計,主要目的是降低建築結構體瞬間受地震衝擊倒塌的機率,盡可能保護主結構不受損。
他強調,當遇上強震,建築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龜裂,甚至歪斜,有在結構上加裝「隔震」或「制震」的,能讓建築體維持屹立不倒,能及時保護建築內的身家性命安全,只要柱子不垮,牆壁不塌,各項抗震設計就能替民眾爭取到寶貴的逃生時間,與生存機率,降低生命財產的損失。他說,無論是制震、免震,都是良好抗震規劃,但購屋更應注重鋼筋、水泥等施工是否紮實,只要基礎工程品質佳就能提升耐震力,因此應著重建築安全履歷,施工過程越透明化,結構安全越能放心。
有保有保庇,幫房子投保地震險
民國91年前的房子大多沒有地震險的保障,921後,政府規定91年4月起,將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列為政策性保險。因此,現在不管是預售屋、新成屋還是中古屋,購屋時銀行都會要求申請房貸的屋主購買「住宅火險及地震險」。民眾亦可自行透過銀行,產險公司等管道投保,以保障住宅安全。

https://house.yahoo.com.tw/post/165752144624/%E9%A0%90%E5%94%AE%E8%A8%B4%E6%B1%82%E5%88%B6%E9%9C%87%E9%9A%94%E9%9C%87%E5%A4%A7%E4%B8%8D%E5%90%8C-%E4%B8%80%E5%BC%B5%E5%9C%96%E7%A7%92%E6%87%82